团队成立5年来,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-山东省联合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,青岛市惠民科技支撑项目、农业行业标准专项、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,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。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,参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;出版专著3部,其中《面向未来的海水农业》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目录;在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》、《Carbohydrate Polymers》、《Food Chemistry》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、软件著作权6件。
查明了山东滨海滩涂植物种类与分布情况,收集保存了100余份野大豆、罗布麻、北沙参和补血草等重要滩涂植物种质资源,并对其功能基因进行了研究,出版了第一部系统介绍山东滨海滩涂植物资源种类、形态、分布、原生境特点并配以原始图片说明的著作—《山东滨海滩涂植物》,为滩涂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奠定基础。
以滨海滩涂特色植物野大豆为供试植物,在精细解析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,构建了具有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的、以根际核心微生物组为指导的“野大豆-根瘤菌-PGPR”共生体系,并结合生物学、生理生化、分子生物学和组学技术阐明了植物-微生物共生体系改良滨海盐渍土的过程、机制与调控原理,集成了一套豆科植物-微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技术模式,丰富了微生物改良盐碱地理论和技术实践。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-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。
研究建立了植物多糖、多酚、精油等活性成分提取工艺,从野大豆、野菊、砂引草、北沙参、罗布麻、浒苔和4种经济型褐藻等植物中提取出9种多糖、4种多酚和3种植物精油,分别具有抗盐、抗菌、抗氧化、降血压、降血脂等生物活性。提取的一种浒苔多糖具有很好的吸水性、吸油性以及起泡功能和降血脂作用,具有潜在农业、工业和医用价值,研究结果发表在多糖研究领域Top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。两种高活性浒苔多糖和褐藻多酚申请2项发明专利。
分离纯化海洋微生物500余株,建立了海洋微生物菌种库,开发出海洋微生物提取物抗植物病原细菌、真菌及除草的活性模型。分离鉴定20余个抗菌、除草活性化合物,结构类型包括蒽醌、生物碱、脂类、甾体等,部分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Marine Drugs,申请发明专利3项。
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小麦甘油-3-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在植物耐盐碱中的作用机制研究”,系统分析该基因的胁迫应答特征,测定其编码蛋白的体内及体外活性,鉴定其功能,分离调控其表达的关键因子,筛选互作蛋白。开展野大豆、罗布麻耐盐碱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鉴定工作,完成耐盐碱基因表型鉴定和功能分析,初步明确了可能参与野大豆响应碱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,进一步探讨野大豆耐盐碱机制,为作物耐盐碱分子育种提供新基因和新种质。
以滨海滩涂植物、农田废弃物、畜禽粪便等为原料,通过不同炭化方式制备生物炭并表征,考察了生物炭在滨海盐渍土改良、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及土传病害防治方面的效果,从土壤理化性质、养分利用率、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等角度解析了相关作用机理,为建立基于不同问题土壤“个性化需求”的生物炭改良技术体系和土壤调理剂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。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、青岛惠民专项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的支持,部分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、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、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、Chemosphere等Top期刊。